蚌埠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蚌埠市服务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18年,安徽宁国市在全省率先破题“亩均论英雄”改革,这一起源于浙江的改革被安徽宁国引入后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招法。在2024年元月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会上,宁国市“山城小县探索工业高产地”专题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优秀实践”类目录库。
如今,这项改革已经过去6年时间,其成效如何,又产生了哪些“亩均领跑”工业治理的典型。央广网记者近日赴宁国进行了调研采访。
改革6年“成绩单”:亩均效益翻一番
如何理解“亩均论英雄”?农业上有“亩产”的概念。顾名思义,工业上的“亩均论英雄”强调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记者在调研采访时了解到,在早些年,宁国的招商引资主要看投资强度,也就是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但招来的投资强度较高的企业却常常会出现亩均税收不理想的情况,因此‘亩均税收’成为评价的关键数据。”宁国经开区党工委委员、规划建设局局长刘晓晖介绍,2018年,宁国市推行“亩产效益”评价,将全市工业企业分为A、B、C、D四大类,亩均效益高的企业可以获得用地、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
6年多时间,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资源要素的正向流动,亩均效益持续提升。2023年度,全市规模企业亩均税收达到17.16万元/亩,较上年增长15.2%,亩均效益较“亩均论英雄”改革之初翻一番还多。
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就是向土地“要效益,缓解用地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政府优先保障重点企业优质项目新增用地的需求。近三年,宁国为A、B类企业新增供地1019亩,占存量企业新增用地的95%。另一方面,采取帮扶提升、政府收储等措施,推动低效用地企业规范升级和提质增效,上半年,共处置低效工业土地693.8亩。
除此之外,宁国市兑现A、B类企业奖补资金占全部资金的80%以上。出台《金融支持数字化转型实施细则》等政策,对亩均效益评价A类、B类企业分别给予最高纯信用贷款担保额度1000万元和500万元,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担保费用奖补,这100万元政府奖补资金可以撬动至少2亿元银行贷款,用于纾解企业流动性资金需求。
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高,安徽宁国作为“亩均论英雄”的先行先试城市,因地制宜,蹚出了一条路子。今年,宁国市还制定出台《宁国市“亩均领跑”工业全域治理改革工作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整治提升工业低效土地5000亩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
“管”地、“活”地:要素向优质项目聚集
“小地块迸发大能量。”这是宁国市工信局党组成员、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徐正熙对宁国冠宁电器的生动描述。
创建于2010年的冠宁电器,占地只有10余亩,是一家专业从事家电和用于新能源产品的塑料制品的应用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实现税收671万元,亩均税收高达64万元/亩,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2023年度宁国市“亩均英雄”。
冠宁电器行政人事部经理徐梦婕介绍,近几年企业生产订单快速增长,10余亩的小地块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当前和未来的生产需求。
为此,宁国管好土地,确保土地要素配置精准高效。2023年初,冠宁电器在宁国新拿土地35.6亩,计划投资3.4亿元建设年产5亿件锂电配件项目,预计2024年10月建成投产。“对于新项目的亩均税收的要求,我们有信心能够达到要求。”徐梦婕说。
在宁国市的“亩均论英雄”改革中,政府还通过“活地”让低效用地换新颜。
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自扎根宁国市以来,已成为上海保隆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该企业急需100亩以上工业用地用于新项目建设。为满足企业需求,宁国经开区管委会通过牵线搭桥,将宁国建投集团收购的、曾闲置多年的某物流产业园土地,通过政府收储后重新出让给保隆公司,用于新项目建设。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税收可达到4000余万元,亩均税收达25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宁国市共处置低效工业土地693.8亩。徐正熙表示,通过政府收储再配置的方式,缓解了以往资源错配、低配的矛盾,推动了土地从亩产效益低的企业项目流向质效高的企业项目。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接盘企业与原有企业的纠纷,使接盘企业轻装上阵,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为宁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机器换人”:企业数智发展加速布局
“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是一种导向,采访中,不少宁国经开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导向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谋而合,促进制造业企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创建于1980年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宁国,2023年跃居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全球第10位,国内第1位。近年来,中鼎股份实施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操作自动化、生产管理精细化,达到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带动了上下游91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宁国成立,主要生产金属冲压件、焊接件、铝合金制品及总成件等。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领域。该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尝试“机器换人”。
近年来,桑尼泰克多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技术,目前形成机器人冲压生产线3条、机器人焊接生产线2条、激光焊接单元化工作站2个、注塑自动化生产线1条、铝挤压自动化生产线1条、压铸单元化工作站2个。
“2023年,我们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化检测线共计36条,预计3至5年内将桑尼泰克打造成为一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通过‘机器换人’,效率显著提升,亩均效益自然也就上来了。”公司高管沈德贤说。
近日,宁国市发布“亩均领跑”工业全域治理改革典型案例和2023年度宁国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等几项榜单。今年7月底,2023年度宁国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完成。其中,规上企业亩均税收17.16万元/亩,较2022年度提高了2.26万元;亩均销售298.69万元,较2022年度提高了29.2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完善优化评价体系,推动最全要素向最优项目聚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徐正熙表示。
——转自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