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蚌埠市服务平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稳定工业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国第4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均居第1位,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3个、1.2个百分点,领先全国幅度由一季度1.5个百分点、上半年2.5个百分点逐季扩大至前三季度的3个百分点。
特别是今年9月,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创2021年4月以来新高,较8月份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长三角、中部第1位。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领先幅度不断扩大——上扬飘红的数据,是安徽经济发展的“硬核风向标”,彰显了安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火热温度,更为安徽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提供动力和底气。
当前,2024年只剩不到两个月,“冲锋号”已经吹响。全省上下仍需拿出决胜的信心、冲刺的状态,以实干实绩画出“安徽制造”完美的全年上升曲线。
运行稳,优势产业壮大规模
10月18日,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芜湖举办。大会上,奇瑞宣布未来5年计划研发投资超1000亿元,培养研发人才超25000人,建立300个瑶光实验室,支持交叉科学和跨界技术研究。
依托技术创新,从荒滩“小草房”白手起家的奇瑞,在过去的21年里,不断发生着质的飞跃。今年1月至9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75万辆,规模居自主品牌第二,同比增速40%,为行业第一。
大会上,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到9月份,奇瑞新能源月销已经接近6万辆。在10月份,我们要跨过8万辆大关,12月份要挑战10万辆大关”。
一路高歌的奇瑞,成为今年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最生动的代表之一。
除此之外,合肥比亚迪9月份产量近10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倍,前三季度产量达62.9万辆、增长83.4%;蔚来9月份产量创新高,达2.6万辆、同比增长34.4%,累计产量达16.1万辆、增长46.1%。截至10月21日,合肥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从全省层面来看,汽车产业不仅是“链主”动能澎湃,零部件配套及后市场企业亦是遍地开花。去年6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抢抓机遇,努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赢得主动。今年以来,安徽继续强化政策供给,相继出台多个方案,加快构建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其他地区紧密配套的汽车产业空间布局,力促皖北“上车”、县域“加速”。
产业“引擎”一旦开启,“飞轮效应”不断显现。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产量245.5万辆,与去年全年相当,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1%、比上半年快3.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21.9%。
不仅是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同样瞩目。在合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已经构建起从上下游产业链到产业基金、人才配套等一系列的完整布局,整体规模达到了千亿级。前三季度,全省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9%,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28.7%,居各行业首位。
汽车与电子信息两大行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合计贡献50.6%,上拉全省规上工业增幅4.4个百分点。
优势领域的有力支撑,带动安徽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5.4%、比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91.9%。
促升级,攀高向新迈向高端
10月25日,在合肥经开区的合力工业园内,一台45吨锂电正面吊运机被交付并正式发运,成为安徽合力今年出口的第10万台车辆。合力海外业务的强劲增长,既是“安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缩影,亦是企业迈向高端、转型升级的结果。
上半年,安徽合力研发投入达5.34亿元,投入强度5.96%;新能源产品占比62.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从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到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首飞成功,再到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今年以来,安徽装备制造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上半年快1个百分点,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70.2%,“压舱石”作用凸显,表明了安徽工业经济和产业结构提质增效,不断升级。
向“智”向“绿”,攀“高”向“新”,是“安徽制造”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不懈奋斗的目标。今年初,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出台建设方案,向全省上下发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动员令”。
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安徽编制《安徽省产业基础再造发展目录(2024年)》,研究制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任务榜单,大力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围绕重点产业链,安徽“一链一策”研究制定智能家居、医药工业、人形机器人、镁基材料、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链发展行动。
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433”万千亿产业,安徽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培育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1个。
数智赋能体系亦为传统产业持续注入“硬核”动力。今年1月至9月,全省累计新增实现数字化改造企业6104家,完成全年目标比例122.08%。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分别比上半年、全国高0.4个和13.6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半年的15.3%提高至15.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7%、99.8%和21.0%,反映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
增后劲,能投愿投迸发活力
金秋十月,走进蚌埠市蚌山区智慧产业园海勤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一片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刘新告诉记者,作为液晶电视核心驱动板生产企业,受益于巴黎奥运会和海外需求的带动,今年公司订单量持续增长。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平均每月都要花费四五十万元进行自动化改造。今年已经上马工业互联网MES系统,智能化上下料系统、视觉检测系统等多个数字化系统。”刘新表示。
今年1月至9月,全省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6.3%、14.9%、25.5%,高于全国4个、5.7个、1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2位、长三角第1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长三角第1位。
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多项数据表明,前三季度,安徽民营、中小企业生产形势较好,活力十足。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11.0%升至前三季度的11.3%,上拉全省规上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加值增幅由上半年的9.9%升至前三季度的10.3%,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63.1%、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今年1月至8月,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35.2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3位、长三角第1位。
效益提升、活力倍增的背后,是安徽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今年上半年,安徽推出《2024年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创新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四个方面,出台20条举措,推进减负惠企政策落地,减轻中小企业发展阻力,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性发展。
这些有力保障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性,积蓄了企业发展后劲。
站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卡点,持续深化助企解难、要素对接、政策落地、动能培育、提质降本“五大行动”,做好要素保障,以有为之举,千方百计稳住和巩固工业增长势头。
——转自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